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NEWS

新闻与文章

新闻与文章

天津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前财产遗嘱继承有效力

作者:天津市私家侦探 发布时间:2023-06-19 22:49:20点击:
婚前财产遗嘱继承有效力吗 婚姻法中规定,如果财产是在男女双方缔结夫妻关系前获得的,就属于婚前财产;很多家庭在结婚后,个人为了避免婚前财产逐渐混入夫妻共同财产后,就无法自己安排继承人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婚前财产立下一份遗嘱,那么婚前财产遗嘱继承有效力吗?下面就由诉宁网小编来为您科普一下吧!  一、婚前财产遗嘱继承有效力吗  婚前取得的财产是属于个人财产,被继承人是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处置个人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丈夫婚前财产,妻子是否享有继承权  按照《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丈夫的婚前财产,虽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属于丈夫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妻子当然具有继承权。  《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生产、经营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根据该条的规定,结合上面对财产的相关界定,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天津市调查公司同财产:  1、工资、奖金。工资是指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奖金是指用人单位为了鼓励和表扬劳动者而向其给予的货币或实物。  2、生产、经营的收益。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个体经营、租赁或承包经营所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如配偶一方或双方以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从事工商业生产活动、以个人合伙的名义从事合伙生产经营、依据《独资企业法》或《公司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货币或实物。  3、知识产权的收益。知识产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内容,其中人身权只能由作者、发明创造者所享有;而对于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权利人可通过转让或许可使用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获得收益,其收益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4、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继承或接受遗赠而取得的财产,属双方共同财产。如夫妻一方或双方所继承的其去世父母的遗产,又如结婚时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  但是,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指明某项遗产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或赠与人在赠与合同中确定某项财产只赠给夫或妻一方,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当尊重被继承人和赠与人的意愿,夫妻一方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与物不能作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5、其他应当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结合现实生活,其他应当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主要有以下几类:  (1)婚后对个人财产加以改良后增加的价值部分,如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一方婚前个人所有房屋进行修缮、装修、重建而使该房屋增值的,该增值部分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2)夫妻双方婚后财产所产生的孳息,应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如存款所获得的利息;  (3)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一次性买断工龄的补偿费应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4)夫或妻因偶然中奖所得的奖金或奖品;  (5)夫或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养老金、退休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应当作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6)夫妻双方对外所拥有的共同债权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如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债权。  三、哪些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财产有:  ①夫妻共有财产属于死者配偶一方的财产以及家庭共有财产中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  ②人身权不可继承;  ③抚恤金、生活补助费(这是国家或有关单位给被继承人家属的物质帮助);  ④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承包地、承包山林,以及承包的果园、鱼塘等;  ⑤天津调查取证被继承人生前租赁的财产或已作赠与的财产。  综上所述,婚前财产是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婚前财产的持有人立了遗嘱的话,那么被继承人是可以按照遗嘱继承一定的财产的,而且这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以上便是诉宁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婚前财产遗嘱继承有效力”全文。如果您还有关于婚姻法相关的疑问,欢迎您到诉宁网咨询专业律师。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tuiguang9007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tuiguang9007

微信号
tuiguang9007
线
全国咨询热线: tuiguang9007